华亿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体育

曹大电器维修硬件产品经理的葵花宝典

2024年08月14日 华亿资讯

开始上学的时候因为想往互联网这一块求职,所以平常会经常逛“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些平台,但是去年年底调岗过来之后,发现硬件和软件存在很大不同。我觉得造成不同最大的核心有两点:

第一点就是硬件开发的周期与成本

硬件产品的开发是一个长周期、高成本的活,从开模到试产、大规模量产等都需要数月的时间和动辄几十上百万的成本,而且一旦确认后很难调整,沉没成本太高。不像软件开发拉一伙人,用几台电脑就能马上着手开发产品。就像上学那会做帮柚,我们几个人坐在一块聊需求与市场,租好服务器就能上线开干。硬件产品开发是重决策、重规划的模式,需要做好前期的市场分析、需求论证、商业模型搭建、技术可行性分析等等,确保没问题之后才会正式立项推进。软件的开发模式则更像《精益创业》中提到的"以实验验证商业假设",讲究快速更新、迭代产品,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二点就是用户付出的成本不同

在软件产品上,用户只需要付出一点流量、和时间精力就可以获得一款产品,加以体验。而硬件是需要用户真正掏钱花真金白银去购买的,产品功能没有优势或者价格没有优势就基本上宣告"社会性死亡"了。因此与软件不同,硬件开发需要更加重视用户的购买力、成本分析,力求用合适的价格提供最优解决方案,而不是像软件一样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所以在我们这边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降本,但要注意降本绝对不是牺牲用户的基本体验和产品质量。(这一点在之前的产品开发时领导曾经很郑重地跟我说过,要守住原则底线,我们做的是美的产品,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其实书中还提到了很多不同,但是我觉得最核心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这两点,也因为这两点,软硬件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也不尽相同。但万变不离其中,既然都叫产品经理,那肯定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就是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把握,以及产品后期的规划迭代。例如上大学那会做的帮柚,在最基本的快递代取业务上线之后,我们几个人也在规划后期增加新的板块和功能,扩大用户群体,实现盈利能力。

谈到用户需求,一定很熟悉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的一段话,乔布斯能在1s之内让自己变成“白痴”,pony的速度大约是3s,而我大概是5s。这段话就体现了同理心的重要性,以小白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场景分析,这里的场景包括时间和空间,一个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对产品的需求也会不一样,例如用户在白天玩手机可能需要“高亮模式”,在昏暗的环境使用则需要“黑暗模式”。用户在同一个场景的不同状态也需要考虑,以卫生间门把手为例,如果设计成球形,用户在正常情况下使用没有问题,但是当双手打湿或者端着盆出来的时候就不见得方便了。除了以上谈到的点之外,用户的性别、年龄、地域、文化程度、居住状态等都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如何丰满自己的思考维度对于一个新手来说任重道远。

以上是对于需求的挖掘,那么对于硬件产品开发来说,除了把握需求之外,还需要对需求进行分析,通俗来讲就是这个需求的价值有多大。书中也提到了三个维度:使用频率、覆盖面和重要性,使用频率和覆盖面都很好理解,那么重要性指的更多的是一个硬性需求,例如消防栓的使用频率很低,但却是一个刚需。最后回到最本质的问题还是要弄清楚用户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愿意付出多大的成本。

如果分析完觉得这个需求有很大价值,那么就要开始做市场分析了,书中提到了从宏观和微观两种角度。在宏观这一块的内容大多比较虚,我感觉更多的是老板要考虑的东西。但有一次内部会议上我们的2B业务负责人提到一点:如果有国家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或者行政手段强制推行的话,市场就会好做很多。而自己现阶段做的更多的是从微观角度来做市场分析,在这一块结合书中内容与自己最近这阶段的工作聊聊浅薄的心得:

第一肯定是得了解整个市场规模,在进行市场规模预估的时候,首先就要明确产品的边界,即哪些产品可以纳入在内。这里我自己也有一个小小疑问,如果全部以同类型产品为边界的话,那对于一款新产品来说是不利的,因为市面上同类产品很少或者基本没有,这样最后得出的市场规模很小。但是如果把一些可以满足类似需求的其它形态纳入市场规模计算的话,虽然最后得出的市场规模很大,但从经营者角度来讲,有可能会导致市场规模评估不准。昨天在开会的时候老板讲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也觉得十分有道理:“如果这个产品可以替代它,那么它为什么还可以存在这么久,并且市场规模那么大?”。的确,做产品开发不是想当然,不是产品经理说可以转化就可以转化的,最终还是要用户自己投票站队。

如果顺利明确了产品边界,那么就可以来到第二个环节——市场分析。市场分析的维度有很多,主要以市场规模、各品牌占比、行业均价、主销价位段、竞品分析、成本分析(目前段位太浅,还一眼看不透成本)。

市场规模

书中主要谈到了三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借用现有的第三方行业报告,例如洗衣机在做市场分析的时候,可以直接看奥维数据。一种是从人口的角度来分析,例如了解防脱发洗发水的需求,可以以地区的人口有多少女性、程序员、硕博生来评估(对不起我朋友圈的广大程序员和硕博生同学)。最后一种方法则是从电商平台爬数据,我用的最多的也是这种方法,不过要注意几点:一是善于利用工具,淘宝的店侦探十分好用,比我之前过年在家一个个手动爬要容易很多;第二点就是要考虑到平台的刷单率(电商的同事说一般按照40%-50%来算),以及产品的季节性销售节奏,因为淘宝的一般都是月销数据,有些产品有淡旺季之分,不要笼统地乘以10;第三点就是不同的平台销售权重也不一样,像小家电单价低的产品,淘系的销量会普遍高于京东,但是在数码、大家电等产品京东的销量是大于淘系的,所以也尽量不要笼统地乘以2。最后还要提示一点,老板跟我们说的,要做保守型估计,一是有利于整体经营,让决策更有把握,二是容易带来意外之喜。

品牌占比与行业均价

这两块的内容比较简单,我就放在一起了。从品牌占比我们可以看到要进入的市场是怎样一个环境,是高度集中还是各自混战,一般各自混战会更有优势。同时通过对品牌占比的分析能够看清楚自己的主要竞对是谁?他们的产品矩阵布局是什么?这一块我自己接触的还比较少,但是书中举了一个无人机市场的例子十分直接了当,众所周知大疆是无人机领域的龙头,但是对大疆进一步分析发现它和苹果类似,做偏专业和高端的产品,哪怕入门级的产品也价格不菲,这样小米这些主打性价比的公司凭借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依旧可以在这个市场里搏一搏。行业均价更多的是了解各个品牌的价格段布局,哪些专注低端市场,哪些专注高端市场。

价位段分析

做价位段分析更多的是了解这个行业不同价位段的规模体量有多大,便于自己的产品布局,定什么样的价格、切入哪一个细分价格段的市场,当精力和资源有限时,专注主销价位段和打造爆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竞品分析

这里的竞品分析主要指两个维度,一个是针对公司品牌层面的分析,一个是针对产品功能、成本的分析。第一个在上面已经说了便不再赘述,主要聊聊第二点。对主要价位段产品功能分析,有利于后期规划产品时对功能的把握,在什么价格段配置什么功能,自己的产品是否可以优化某些功能等等。功能的了解可以看电商详情页或者官网,也可以私戳客服。另外一个就是针对竞品的成本分析,这一块段位还不够,聊不了什么,待日后详细分解。

市场分析完明确好产品定位(我的理解是以什么价格做什么功能满足什么需求,因为硬件产品经理在产品开发中会遇到各种决策,例如用什么元器件?插电方式选什么?电池类型是什么?容量多大?,产品定位都是权衡的重要维度),就要开始设计产品了。

由于我是线下业务和品牌出身,大学是文科(小学教育),对很多技术层面的东西不了解,不过看完这本书也了解了硬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和很多基础知识。一个产品开发基本要经过ID设计、MD设计、模具加工、pcb板设计、手板打样、测试、小批量试产、量产等等。当然实际过程比以上我说的要复杂的多。

基础知识上,例如产品的外观处理方式有喷绘、丝印、晒纹、喷油等,不同的处理方式适用场景不一样,喷绘适合颜色丰富、潮流的产品,喷油可以做出高光、磨砂、硅胶等手感。MD设计中要考虑元器件的放置、固定、拆件等;模具加工中要先确认需求,包括产品的材质、外观尺寸等,还有胶料排位、流道长度、压力平衡等专业名词,模具制造的主要工艺等。电子电路设计中PCB布线的基本原则、SMT贴片技术、PCBA的制造流程等等,后面待自己经验再丰富一点、理解再深一点,单独写一篇推送整理以上知识点。

因为自己是一个新入行的小白,在工作上日益觉得能力跟不上要求,想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快速进步,也是深受曹大那篇文章的影响,用输出倒逼自己系统性的回顾和整理。感谢贾总和《硬件产品经理手册》,找到了锚定和坚持学习的地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共勉,加油!

最后附上一段务虚的话:当你面对挑战的时候,如果充满了兴奋,而不是各种负面情绪,那当跨过这个挑战的时候,心中满满都是成就感!

名作欣赏杂志社

校园英语

汽车知识杂志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