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治疗方法临床上如何治疗心脏病
2023年07月19日 华亿资讯
心脏病治疗方法临床上如何治疗心脏病
一、临床上如何治疗心脏病
一、常规治疗
常规治疗对于减轻心脏病症状极为必要,治疗目的主要是迅速稳定全身状况,长期控制症状及在可能的情况下促进疾病痊愈。同时建议病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二、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的优点是具有预防作用。自然疗法主要包括饮食、营养调节、中药治疗、有助于减轻压力的运动疗法以及可净化机体的解毒疗法,这样可以明显减少机体对某些心脏病的易患性,虽然有些疾病是不能预防的。辅助治疗是心脏病正规治疗的有益补充。
三、体疗
各种形式的躯体运动都有助于机体放松,故任何活动皆适于预防心脏疾病。原因很简单:放松可以减轻压力,而压力已被确认为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大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也可以自学瑜伽功或气功。
四、按摩疗法
按摩疗法不适用于心脏疾病急性期治疗,它与常规治疗共同组成长期治疗方案。按摩医师也向大家推荐适宜的饮食及生活方式,并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骨骼推拿可以减轻高血压。研究显示经常进行按摩推拿可以减轻高血压。
二、心脏病的饮食禁忌
1.戒刺激性食饮和兴奋性药物:辣椒、生姜、胡椒、烟、酒和大量饮浓茶,服*、*等兴奋药对心脏也会带来负担,在风心病患者心功能不佳时,尤当注意。
2.适量的限制食盐的摄入:与限制食盐道理相同,风心病患者应少吃含钠丰富的食品如香蕉等,以免引发水肿。
3.缓进饮料:一次喝大量的水、茶、汤、果子汁、汽水或其他饮料时,会迅速增加血容量,进而增加心脏负担。因此进食饮料不要太多,最好一次不超过500毫升。需要多喝水时,分成几次喝,每次少一点,相隔时间长一些。
4.少量多餐:心脏病病人不宜吃得过多,每日总热能分4~5次摄入,以减少餐后胃肠过度充盈及横膈抬高,避免心脏工作量增加。晚饭应早些吃,宜清淡,晚饭后不进或少进任何食品和水分。
三、心脏病是如何导致的
1、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病是有一定遗传性的,尤其是在父母都患有心脏病的情况下,会增加心脏的危险系数。先天性心脏病有较高发病率,发病的原因可能由于母亲在怀孕早期的疾病或服用的药物有关;与遗传有关。
2、冠心病:生活中经常抽烟,或者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容易导致患者的血管硬化狭窄,导致血流受阻,也容易损害心肌缺氧。
3、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多是由于风湿热感染导致的,导致心脏瓣膜病变逐渐出现导致的异常病症。
4、肺性心脏病:肺、胸廓、动脉血管的病变,会增加患者的肺循环阻力,也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增加,容易引起右心肥厚以及扩大,随着病情的发展恶化,还有可能会带来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5、心肌病:人们的新陈代谢或者是荷尔蒙出现异常,是有可能会引发心肌病变的,在长期饮酒、酗酒、药物的作用下,也容易导致心肌病变。与此同时,高血压或者是其它免疫机能异常,是会引起血管病变的。
四、心脏病都有哪些症状
1)疼痛
心肌不能获得足够的血液和氧(称为心肌缺血)以及过多代谢产物堆积都能导致痉挛。常说的心绞痛就是由于心肌不能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而产生的一种胸部紧缩感或压榨感。
2)气促
气促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是液体渗出到肺脏中肺泡间质的结果,称为肺充血或肺水肿,类似于溺水。在心力衰竭的早期,气促只出现在体力活动时。随着心衰的加重,轻微活动时也发生气促,直至静息状态下都出现气促。卧位时液体渗到整个肺脏,而站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液体主要分布在双肺底部,故心衰病人卧位时发生气促或加重而站立位时症状减轻。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病人夜间平卧时发生的气促,站立后可减轻。
3)乏力
当心脏泵血能力下降时,活动期间流向肌肉的血液不足以满足需要,此时患者常感到疲乏与倦怠。但这些症状常难以捉摸,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患者常通过逐渐减少活动量来适应或归咎于衰老的表现。
4)心悸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自己的心跳没有感觉。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剧烈活动后,甚至正常人亦会察觉到自己的心跳非常有力、快速或不整齐。通过脉搏触诊或心脏听诊,医生可以证实这些症状。
5)头晕和晕厥
由于心率异常、节律紊乱或泵血功能衰竭导致的心输出量减少可引起头晕和晕厥。这些症状也可由大脑或脊髓疾病引起,甚或没有严重的病因。